原创许宵雪江苏女性
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点击徜徉在南京理工大学校园内
每当清晨的阳光
穿过茂密的梧桐叶洒下来
小路上总会有两道身影
一边慢跑一边聊天
其中有一道身影每天都不同
他们是刚开启大学生涯的本科生
另外那个不变的身影则是辅导员张海玉
水杉林高大挺拔
二月兰紫若烟霞
一年多时间里
它们静静地听着学生们的诉说
见证着张海玉反复叠加的足迹
还有他们逐渐贴近的心
01
双向奔赴的“解忧杂货铺”
九年前
张海玉来到南京理工大学
担任辅导员
级本科生是她带的第一届学生
在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第一次年级大会上
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庞
张海玉想:
“作为学生们大学生涯的引路人
我要用心用爱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吸引同学们及时浏览网站
不错过重要信息
张海玉许诺每个工作日
在网站发布一篇文章
谈谈和同学们息息相关的那些事
转眼四年过去
这句承诺成了年级网站上
“谈谈那些事”主题下的多篇文章
内容涵盖时事热点、学业指导等方面
每当有所思所感时
张海玉还会发布一些
关于生活意义探究的文字
希望给学生以心灵启发
50余万字的文章洋洋洒洒
同学们读到了一份厚重的真诚
这份真诚换来了师生的“双向奔赴”
有同学在毕业后给张海玉发信息说:
“每天写一篇文章
是您长期坚持的一件事
而每天浏览您的文章
也是这四年来我坚持最久的事
感谢您的文字为我带来力量”
一次
张海玉读到《解忧杂货铺》
她灵光一闪:
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能否借鉴“解忧杂货铺”的模式
让学生匿名写信
我来回信答疑呢?
年
“小暖解忧杂货铺”正式“开张”
电光学院二楼公共区域
一个上锁的木制信箱
成了张海玉和同学们共同的“秘密”
每周五晚上
张海玉会把信件取出
一一翻阅回信
在周六晚六点至八点
这段不上锁的时间将回信放进信箱
供同学们取回
一封封回信解答了学生们的困惑
张海玉更希望尽自己所能
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
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
02
约跑,种下一颗种子
大一下学期
电光学院迎来五六十名转专业的同学
学生集体又壮大了
张海玉发现
不少同学平时不常主动
和辅导员交流
因此总有些距离感
她思考
该如何用一种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和同学们谈心谈话
春天到来,梧桐吐绿,兰花盛放
每个天气适宜的工作日
张海玉都约上一名同学一起晨跑
有时在操场跑圈
有时在花田小径漫步
有时聊聊兴趣爱好、困惑心事
有时谈谈热点事件、未来规划
一年时间
张海玉约跑了一百多名同学
她惊喜地发现
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和有趣的灵魂
一名挂过科的男生
平时成绩一般
但特别喜欢写网络小说
已经发布了四十余万字的文章
还收获了一批粉丝
“那天晨跑结束
我往北走,他往南走
我回头看了他一眼
一缕清晨的阳光洒在他身上
他成了一个闪光的少年走向朝阳……”
张海玉认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
映射出一个个不同的家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才能更好地引领他们向阳成长
就这样肩并肩边跑边聊
张海玉始终用一颗平等的心
和朋友般的姿态与学生相处
她觉得
师生是一个牢固、有机的共同体
彼此相互支撑、相互成就
有段时间
张海玉遇到了难过的事
一个女生特意给她写信:
“以前都是您给我们写信
现在换我来”
暖心的话让张海玉觉得
和年轻学生们的交流
给自己增添了许多新启发
逐渐成为更加立体的人
03
45分钟外的思政课
张海玉陆续开设了
《形势与政策》课程
以及选修课《哲学与人生》
《大学生活:困惑、反思与行动》
对于思政课教学
张海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要把握学生特点、融入专业特色
张海玉参与录制
系列思想引领全媒体精品视频
通过过硬的事实和逻辑
为青年学生揭示党的创新理论真理性
张海玉还参与录制
学校“行走的思政课”系列视频
讲述《独臂总师祝榆生》
《创新路上的光辉印记》
等党史中的校史故事
参与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为一百多名学生讲述
《用科学家精神点亮青春理想》
主题思政课
对于张海玉来说
思政课堂从来不局限在教室里
她开设了“我们说”主题工作坊
每隔三四周开展一期活动
围绕时事进行讨论
“平等交流,而非管教束缚
思想引领,而非事务处理
教学相长,而非单纯给予”
对于新一代大学生
更加注重个体和批判的特质
她有独到的理解
年
张海玉获得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
成为江苏省高校首位获此荣誉的辅导员
不久前又获评
年度“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张海玉看来
辅导员的工作琐碎细致
其中的一言一行尽管微小
却可以传递磅礴的力量
原标题:《张海玉:双向奔赴的“解忧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