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岁月长有感

你有没有觉得生活有一段时间很迷茫?自己至爱的亲人突然离世了,你感到很遗憾?

不知道什么才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你又知道多少人生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女主人没了,少主人也离开了,老狗每天到处找东西吃,究竟能够找多久?它必然不会离

开那个篱笆门口,它会永远趴在那里,等待着,找寻着心中的疑惑。

俊之的死却同别人不一样,生死之悲当然有,但另外还有知己之惑,我站在人群里,只觉

得自己的渺小和孤独,我仿佛失掉了倚靠似的,徘徊在寂寞的大空虚里。

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是我成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成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确实悲欢难以分辨了。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看见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冲霄汉。

我看了在豆棚瓜下闲话的野老,看了一天工作疲劳之余在门前悠然吸烟的野老,都引起我极大的向往。我真不愿意离开这故国,这故国每一方土地,每一棵草木,都能给我温热的感觉,但我终于要走的,沿了自己在心里画下的一条路走。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纪。我心里这一面镜子照见的东西当然也是富于变化的,五花八门的,但又多姿多彩的。它既照见阳光大道,也照见了独木桥;它既照见了山重水复,也照见了柳暗花明。我现在怎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我的一生呢?呜呼,慨难言矣,慨难言矣!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些都是一个国学大师带给我他的心灵独白,我此时正值父亲病故,内心及其悲伤和惶恐,还有一些人生节点的迷茫,幸运的是我看到了这本书,才算是真正找到了答案以及内心的沉静和方向。

这本书就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名叫《人间岁月长》。

季羡林,他是我国已故的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季羡林的文化水平非常高,他毕业于中国的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后来北京大学当老师,他不仅是文学家,散文家,语言学家,他还是翻译家,精通12国的语言。

老先生习惯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写作,一生留有8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人间岁月长》这本散文集分为忆初心,怀师友,花解语,长歌行,幽梦记,有所思六辑,这些内容可以看作是老人家的心灵独白,睿智质朴,又充满了深情。

通过季先生在书中娓娓道来,自己人生历程中的各种细腻婉伤的感悟,莫名的让我的心安定下来,他平静地叙述诗友和物,能看到他对生命中师友的尊敬和怀念,总是在琐事中享受一丝惬意,得花香慰我寂寥。

“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仿佛游泳在香海里”,这样的情景的描述,让我不由得感受到季先生的纯真与善良。

季老先生在书里谈到了人生的孤独,面临的压力,还说到了什么才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完满。

季先生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之所以迷茫,一是找不到方向,二是没有勇气前行。

从他的故事和文字中找到方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从此不再迷茫,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从容应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

跟随季先生的文字,看到他的童年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会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亲情才是人生最后的归宿。要珍惜父母亲情,趁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好好多陪伴他们,帮父母做点小事,比如洗碗做饭,陪着他们散散步,聊聊家常,带父母定期体检身体,从细节上关爱孝顺父母。

千万不要等到失去父母后,再来自责遗憾,(我就是内心有这样的遗憾,这种情愫总在内心想起,令我时时悲伤,感怀在心,遗憾终生)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还有季先生说“怀旧也同样能净化人们的灵魂,这一种进化的形式比悲剧更深刻,更深入灵魂”。

在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里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在五光十色的幻象里,也在看不到的芸芸众生里感受时间的力量。

《人间岁月长》最后你一定会感恩遇到这本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jszsb.net/afhpz/827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325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