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发明及临床应用,是近代医学领域一次伟大革命,它使得临床检查和手术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创和功能化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外科领域,它的优势和先进性几乎是无可替代。
内窥镜系统的常规配置是:几种不同角度的内窥镜、冷光源、显像屏、导光束和视频线。在实际操作中,术者左手持内窥镜进入病灶区,在显像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病灶区被放大数倍的详细结构,从而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或)手术治疗。
传统的鼻窦疾病手术治疗,无一例外地要在面部鼻旁或口内做切口,进入鼻窦进行操作。一方面增加了手术创伤,出血量多、术后留下疤痕,无疑加重了患者痛苦;其次,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去除了病变组织,但对于正常组织破坏较大,对局部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以上两点,严重违背了现代外科手术微创和功能化的手术原则。所以,内窥镜及显像系统的临床应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而成为检查、治疗鼻窦疾病必不可少的先进设备。
鼻内镜下声带术前
鼻内镜下声带术中
鼻内镜下声带术后
我院五官科自年把鼻内窥镜及显像系统应用于临床,数百例患者为五官科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从常见的各型各期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等,到鼻窦肿瘤的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极佳的治疗效果而广为患者朋友接受。年以来,五官科又把鼻内窥镜及显像系统用于儿童腺样体切除和声带肿物的切除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鼻内镜下腺样体术前
鼻内镜下腺样体术后
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可以清晰地在显示屏上看到腺样体的全貌以及腺体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干净地切除腺样体而无残留,并且避免了对周围正常器官组织(如:咽鼓管圆枕)的损伤,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因为无法在直视下操作,较易造成腺样体残留或损伤咽鼓管圆枕。
声带肿物(声带下结、声带息肉等)的手术,是在支撑喉镜下进行,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术者只能用单眼从喉镜中看到肿物行切除手术,其缺点是:单眼视野图像缺乏立体感,并且清晰度欠佳,严重影响了手术的准确度;况且,对于颈部粗短、声门位置较高的患者,完整清晰地暴露声门是很困难的事。应用内窥镜辅助手术完全避免了以上不足。首先,在显示屏上看到的图像是病灶全貌而且是放大数倍的,可以让术者清晰、稳准地切除病灶且绝不会残留;其次,利用30度内窥镜可以轻松窥见颈部粗短患者声门全貌、清晰暴露病灶,而不必费劲地猛抬喉镜,给患者的门齿和咽黏膜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五官科健康-
供稿:郑宽祎
编辑:杜昂
编审:任丽萍
**办公室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