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处公园里春意浓浓,二月兰初开,荠菜、蒲公英等地被植物也相继萌发,景色宜人。不过,与这些植物一起复发的,还有一些市民的“老毛病”。每到春季,挖野菜大*就会在各处公园出没。据报道,今年疫情之下,公园里挖野菜的游客依旧回来了。拿着小铲肆意采掘,不一会塑料袋就装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带着孩子一起挖。采挖之后,草地到处坑洞,既破坏公园生态,也影响了游园秩序。
去年清明小长假前后,“公园挖野菜大*”就曾经引发公众的“口诛笔伐”。之后,北京市园林部门发布文明游园倡议书和不文明游园行为黑名单,“不采摘野菜”列入倡议书第一项。经多次劝阻无效、行为较为恶劣的不文明游客,还被采取了一定的游园限制措施,有四名不文明游客被实施限制购票和入园、限制参观景区及博物馆的联合惩戒措施;去年5月,一名在紫竹院公园盗挖竹笋的女市民受到行*处罚,挖笋行为被曝光后,还被张贴在公园门口,成为反面教材。
让市民共享的公园,怎么能成为自家菜地?在公园挖野菜,破坏生态景观、影响他人游园体验,违背公园相关管理规定,本质上是自私自利、毫无公德心的表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在今年这一特殊时期,成群结队挖野菜,既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还给公园管理人员增加了额外的管理成本。
市民挖野菜,很多人是为了食用。每年也都有专家苦口婆心地提醒:公园一般会采用回收利用水对植物浇灌,且会喷洒农药防虫害,如此生长的野菜早已经不是绿色无污染,食用后很可能出现中*、消化道不适等症状。吃野菜吃出病来,实在得不偿失。但无论是面对公园硬性规定,还是面对专家善意提醒,总有市民我行我素。
文明的素养需要逐年养成,要根治公园挖野菜这类“老毛病”,还必须通过严格的防控手段。去年,不文明游园黑名单发挥了震慑作用;今年,黑名单制度也应该早点启用,既惩处违规挖野菜大*,也提醒更多的市民文明游园。公园野菜不能采,应该成为所有市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