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知否》原著里,华兰后来有多幸福吗?
明兰曾经调侃她和袁姐夫:中年人谈恋爱,确如老房子失火,一发不可收拾。
再到后来更是明显,明兰是这样形容的:
这位已年近三旬的三孩子的妈,却愈见滋润,但见她皮色莹莹,唇畔含春,眉目间化不开的娇态几欲盈出。
换句话说,结婚十数年,别人都是老夫老妻互相嫌弃了,而华兰和袁姐夫却恰恰相反,反而更加恩爱,甜蜜的肉眼可见。
有次袁姐夫跟着太仆寺主簿去替五城兵马司挑马,才三日未见,华兰就开始思念袁文绍了,而袁文绍也是离谱,在第四日晚上就策马回京,赶了一夜的路就是为了见华兰一面。
还有更过分的是华兰怀四胎时,其实没什么事,可袁姐夫偏要请了假回家陪着华兰,还特别爱捧华兰的臭脚,跟着她一起伤春悲秋,明兰感叹,你们夫妻俩就使劲作吧。
年纪大了希望他们能收敛一点吧,结果两人连当了外祖父母还天天秀恩爱。
老葛头说,是咱们爷亲自打的,亲手剥的皮,找了口外上好的师傅硝制的,预备今年过年给二奶奶做件新风兜。”
二奶奶心中甜蜜,面颊微红:“都老夫老妻了,闹什么幺蛾子,叫人瞧了笑话。
其实不管华兰和袁文绍之后怎么恩爱,华兰嫁给袁文绍的前十年不好过是真的。
每每读起原著中的文字,都会感叹,盛家那样一个被捧在手心宠的嫡长女,怎么就这样了呢?
华兰在袁家的苦日子,总的说来是这三项。
一、被婆婆逼站规矩
站规矩是个大范围的词,总的来说就是伺候婆婆。
像如兰和海氏,在原著里都有说过是如何伺候婆婆的。
除了晨昏定省这个必做的,像海氏对待王大娘子就是:王氏吃饭她就站着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试冷热,王氏洗手净脸她就端盆绞帕……
如兰在文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伺候婆婆,雨天还要在屋檐下候着,就怕婆婆突然有什么事要她伺候着,哪怕知道这是婆婆故意刁难,可如兰还是得站着,有时要到文炎敬亲自去说了,文母才会放过如兰。
华兰自然是不用说,除了这个,她的婆婆还会找其它的事折磨她。
就像原著里说的,不管女儿出嫁前在娘家多么金贵,只要出了嫁,在婆家的身价立马掉了个个。
不用说海氏,那样一个金贵的女儿嫁入盛家,都会被婆婆明里暗里站规矩,更何况是嫁入高门的华兰。
袁母本就偏心自己的大儿媳,所以越发看不上华兰。再加上华兰的优秀和出众让她们更加眼红,所以不管是袁母还是袁家大嫂,对华兰的态度都是一般。
二、婆婆抢她孩子
如果说站规矩是《知否》里媳妇的必修课,那袁母抢华兰孩子的事,就是她故意恶心、针对华兰。
华兰前期生了个女儿,后来因为伤了身子,导致第二胎迟迟没有动静,所以一直被袁母冷嘲热讽。
经过贺老太太的调养之后华兰身体好了很多,还顺利生下嫡长子,可是袁母又开始作妖了。
如兰就曾当着袁家和外人的面,一股脑将袁母针对华兰的事说出来,她看见华兰病恹恹的样子,先是问:“我姐姐怎么这般瘦,是不是生病了?”
袁母自然是不承认,如兰就将袁母曾经为难过华兰的事全说了:
我来问你好了!你是不是又往我姐姐房里塞一大堆妾室通房了?”——这是华兰头次流产时袁夫人的杰作。
“那就是你又逼着我姐姐挺着大肚子给你站规矩!”——这是华兰怀庄姐儿时袁夫人的创意。
“不然就是你硬叫我姐姐怀着身子替你管家?”袁夫人又不是盛紘,如兰丝毫不惧——这招是华兰怀实哥儿时才出的新招。
不管华兰在袁家做得多好,都是吃力不讨好,除了袁文绍和袁老爷稍微帮着点华兰。
而真正让华兰起了杀心的,是庄姐儿和实哥儿出事。
寻常人家祖母抚养孙子,也是常事,可袁母一直存心拿捏华兰,华兰如何能放心?袁姐夫起先也不肯,就这么一直拖拖拉拉的敷衍着,可两个月之后,袁母忽哼哼唧唧的装起病来,还寻来个道婆,非说实哥儿的八字旺她,若要她病好,就得把实哥儿养在她身边不可!一顶‘孝顺’的大帽子扣下来,华兰和袁姐夫如何抵挡的了?
没办法,华兰只好把孩子养在祖母身边,可袁母对孩子却一直不上心,根本不过问。
“约十天前,前院忽然喧哗起来;我一问,差点死过去。”华兰面容惨淡,“那起子黑心肝的婆子,竟让实哥儿独自午睡,也不留个人看着,她们全去外头喝茶聊天去了!实哥儿如今很会爬了,他醒过来后便满床乱爬,偏床边放了个熏炉,小孩子不知道,打翻了熏炉,还滚落床下,那熏炉里的火灰就落在实哥儿身上!”
华兰面上泛起一阵羞愧:“…都是我不好,只记挂实哥儿,疏忽了庄姐儿;这孩子知道我放心不下,就常甩开她奶母,每日都偷跑去前院瞧她弟弟,她人小,旁人又不防备,是以也无人知觉。她奶母来告状,我心烦,还狠狠斥责了她。那日,庄姐儿又偷偷跑了去,她听见屋里实哥儿在哭,连忙跑进去一看,只见她弟弟滚在地上哭号,一头一脸都是烫起的泡!庄姐儿抱不动她弟弟,只好把她弟弟身上的火灰全都掸开,可怜她的手,也烫起了好几处。
后来袁文绍大怒,当即发落了婆子侍妾,袁母又来闹了一场,华兰当时就捏着一把簪子指着喉咙,说“她要再敢提一句抱走我孩儿的事,我立时就死在当场”,见华兰真动怒了,于是袁母只好去打骂她儿子,直把袁姐夫抓得满脸都是伤,几天都没能出门见人。
孩子是华兰的命根子,袁家上下也都知道袁母此举是为了拿捏华兰,可偏偏他们没办法反抗。
经过此事,孩子好歹被华兰要回来了,可华兰受到的伤害也更深了。
三、被婆婆惦记嫁妆
袁老爷和袁文绍的俸禄全交了袁母,家中的田地庄铺也都捏在袁母手中,以前华兰当家时要家用,袁母推三阻四不肯给。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把华兰当成提款机了。当初让华兰管家,华兰都是用自己的嫁妆钱去贴补。
袁文绍是武人,孝顺过了头,寻常时袁母闹一闹他不生气,但袁夫人偏心过度却惹着了他,他闷闷的甩下一句话,“若想要华兰的陪嫁便说一声,若家计艰难,拼着叫外头人看不起,叫岳家白眼,儿子也一定双手奉上!也不用打什么幌子了,没的伤了身子又伤了情分!”
后来忠勤伯知道后,把袁母叫来狠训一顿:“大户人家,能守得住什么密了?你打量你做的不留痕迹,外头早笑话开了!家里不是过不下去,又没什么大的出项,你算计儿媳的陪嫁,也不顾顾我的脸!大儿媳在文绍媳妇嫁来前,一天能吃五顿,这会儿她倒金贵上了。若非要文绍媳妇管,你就连田铺都交出去!”
到了袁文缨出嫁时袁母竟然又盯上了华兰的陪嫁庄子,把华兰和袁文绍袁老爷气得不行。
反击
华兰的苦难被明兰知道后,当即就给她出了个主意。
因为明兰曾想过,第一,既然华兰不介意长柏纳妾,想必和袁夫人关系不好的寿山伯夫人(袁老爷的姐姐)也不会介意弟弟忠勤伯(袁老爷)纳妾;第二,袁家大爷读书不成,学武不行,只喜欢躲着清闲,而袁文绍却精明强干,眼看着前途大好。寿山伯夫人应该知道,将来她和她的孩子能倚重的是娘家哪一房。
除此之外,这个妾不能随便纳,得是贵妾,这样袁夫人就不能轻易对她如何。
起初华兰还犹豫,毕竟姑姑虽然喜欢自己,但纳妾这件事,还是……
后来明兰又说,这不是帮华兰,而是帮寿山伯夫人自己的娘家。
华兰思来想去之后,觉得这个方法可行,恨不得马上实行起来。
结果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寿山伯夫人真的给弟弟纳了个妾,而且这个贵妾颇有手段,经常把袁母气得不行,又跟华兰一条心。
后来她还为袁家添了个庶子,袁母和袁家大嫂又把目光聚集到了贵妾和庶子身上,几乎很少再找华兰的麻烦了。
华兰少了婆婆的无理取闹,日子过得非常痛快,和袁姐夫的小家也在他们的经营下蒸蒸日上。
原著里每每读到华兰的字句,我都会为她感叹,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到了袁家却被逼得要到以死护子的地步。
在袁家的前十年,一定是华兰最痛苦的十年。虽说华兰后来的日子过得很好,可有时我也会想,这样先苦后甜的日子,值吗?
袁姐夫若是早点开窍护着华兰,华兰的日子或许会好过点。
可事实上呢?即使袁老爷和袁姐夫是站在华兰这边的,还是没有多大的用处。
华兰如今的日子,真的要感谢明兰,虽说这招有点“坏”,但好歹护住了自己家人。
很赞同盛老太太说的,自己痛快才是真。
若是前方无路,便给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华兰自小护着明兰,所以明兰对这个大姐姐的感情也比一般人要深,或许这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不管怎样,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